大棚葡萄的栽培技术主要遵循“前促、中控、后保”的栽培管理原则,前期促进葡萄腋芽及早萌发、抽生,按种植厢面积,每亩施腐熟的鸡粪4000公斤或猪粪5000公斤、钙镁磷肥75公斤,用小型旋耕机耕厢面把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再整厢,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以上。开花结果期控制好棚温和枝条徒长,坐果后期确保叶片健康生长。黑巴拉多长势较弱,建议so4、5bb、1103p等嫁接苗提高生长势。
葡萄冬季修剪能很好地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合理利用空间,充分发挥树体潜能。通过疏果使每条新梢留一串果,共50粒,穗重500克左右,这样的果穗标准,保证每条新梢留叶25张左右。在果实着色期进行截顶,山地种植夏黑葡萄株行距为2.5米×1.2米,采用双“十”字“v”型架式,幼树定干高度90~100厘米。种植当年幼树保留一个主梢,当主梢长至10~12叶时打顶。顶端留两条副梢长至6叶时第1次打顶,并且分左右平绑在第1道线上。第二次打顶是在两株葡萄顶端副梢交接处把幼嫩的叶片、未老成熟的新梢剪截,使果实得到充足养分,上色均匀、糖度高、病害减少。不少果农发现红巴拉多葡萄着色不均匀,颜色有的红晕,有的偏黄色,色泽不统一,这其实是过度追求高产造成的上色不良,对此建议控制亩产,单穗重量控制在1斤左右比较合适。
一般情况下,坐果稳定后(开花后20天左右),结果枝清晰可见,每平方米可估测出果穗数。顶端以下的副梢长到4~5叶摘心,防止冬芽萌发。冬剪时主干粗达1.5厘米以上,两条结果母枝粗达0.8厘米,为第二年进入投产期打下基础。大棚里的葡萄在湿度大的情况下,发芽就会特别整齐,但要适度通风,湿度过大也会引起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