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采、掘、运、选”工艺环节智能化程度低,用人多,环境恶劣,尘肺病等职业危害仍较为严重。我国煤炭智能开采技术在设备可靠性、智能化程度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如采掘失调、运输环境复杂,采掘比高达1∶10,辅助运输用人多(占井下人员25%以上)、效率低、污染大。在设备与环境的耦合性和感知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无法实现对资源条件的精准探测和开采。
二是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缺乏效率、低成本的绿色开采和综合治理技术。目前,我国矿区生态修复率在30%左右,煤矿开采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估、预测、诊断等技术缺乏,绿色勘探绿色开采,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不健全。
要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开采,可以建设制备料系统,建立实验系统,研究新型煤矸石的井下处理技术和填充工艺,对研发技术进行有效的实验检查与实用性测试;建设地应力测试系统,实验检测固液耦合、岩层移动,运用先进微震监测系统和良好支护器材检测与分析岩层移动与运动规律,并进行有效控制,促进绿色采煤及岩层控制理论和技术体系形成。减少煤矸石出井量或做到不出井,加强煤矸石在地下的处理和物流技术控制;改进利用管道输送填充材料的理论方法,加强浆体输送管道清洗力度与方法改进,什么是绿色开采技术,防止管道堵塞,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填充材料浆体粘度控制问题;以矿压环境燃烧控制为地下气化开采技术核心,加强燃控区顶板管理、煤炭气化技术设计工作与建炉注气工艺;采取支护措施保护地下通道周围岩层,采取柱留技术对密闭岩层进行保护;提高地下煤气等燃料利用率,如煤气制备氢气,燃料发电等,实现科学的新能源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