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供应商
杭州好又快财务管理有限公司
认证
好又快
GOOD
联系电话
0571-87911962
手机号
17764573265
经理
吴经理
所在地
杭州市上城区置鼎时代中心4幢632室
更新时间
2024-06-01 08:30

详细介绍

一、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存在的问题

(一)原始凭证不规范

部分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差、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按照财务管理要求对报销凭证进行审核,导致报销凭证的规范性很难得到保障,主要体现在报销票据及其附件上。

1.报销票据不规范。一是使用非有效票据进行财务报销:接收和使用内部结算票据或其他往来票据、盗版发票、过期作废发票或白条等进行报销;二是报销票据要素不完整:报销无销售方印章、无使用单位“抬头”或个人“抬头”、填开内容不完整不详细的发票。报销不规范的票据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掩盖了支出事实性,还会影响到事业单位财务报销的工作成效,导致财务管理混乱,助长腐败行为。

2.凭证附件不完善。一是报销凭证附件缺失:如公务接待费报销缺少派出单位公函或公务接待清单、培训费报销无培训通知或签到表、办公用品支出无明细清单或缺少领用使用记录、部分支出没有相应合同或协议等;二是附件内容与报销事项不一致:如差旅费报销时出差事由不清、出差时间与审批时间逻辑不符、出差地点与报销票据不符等;三是附件内容不详细,如报销的资料费印制材料名称、数量等明细清单不详细。附件是证明支出业务真实性的重要依据,附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体现“支出了什么”和“为什么支出”。

3.报销凭证填写不规范。主要问题有:报销凭证要素填写不完整,报销时间、报销部门、附件张数等重要信息漏写;报销项目明细填写不清楚;报销单上字迹有涂改或勾抹;大写金额与小写金额不一致等[3]。

(二)存在违规违纪支出

1.违规发放津补贴:仍有单位踩着政策的红线发放政策不支持的津补贴,如加值班费、各类奖金、福利等的发放没有政策依据或政策依据不足;自设名目发放补助补贴,有些单位仍然依据似是而非的依据和过去惯例,自设名目发放各类奖励和补助;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津补贴。

2.超预算、超标准支出:由于部分人为因素,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经费使用管理标准执行,超预算、超标准支出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在年初部门预算无计划指标的情况下,随意购置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等,造成支出无计划和超计划;公务出差时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住宿费、伙食补助超额报销;公务接待超标准、安排工作餐次数及陪餐人数超标准、同批次客人多次陪客接待等。

3.虚列支出:利用单位报销手续以及管理上的漏洞,虚设项目,虚开办公用品、维修费等发票的方式将实际未发生的支出列为支出,套取资金用于不合规开支。

4.转移、隐瞒支出:有的单位为了减少本单位费用支出总额,将本单位实际发生的支出转移的所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列支,甚至转移到私设的“账外账”或“小金库”中列支。

5.违规使用专项资金:少数事业单位由于财政预算意识淡薄,超预算、超标准列支经常性经费,造成超支,面对财政拨入的项目专项资金,却没有按相关文件要求使用,导致专项资金结余较大。为将专项资金转化为经常性经费,有意将经常性经费与专项资金混合核算,从中浑水摸鱼,挤占专项资金。

(三)报销程序不规范

财务报销业务未按照单位内控管理程序和要求进行审核审批,一是缺少必要的审核审批流程,如未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部分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大额资金使用未经集体决策研究或没有相关决策记录;差旅费、公务招待费等报销未履行事前审批程序;二是部分审签环节缺失,如费用报销单存在相关经办人、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字等审签手续不全的现象。

以上情况都影响了财务报销业务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给事业单位带来损失的同时妨碍正常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说明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工作存在缺陷,财务报销工作管理力度有待提升[4]。

二、财务报销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发展中,务必要重视良好的制度体系构建,要发挥制度体系的真正作用,良好的制度体系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优化中必须要重视的一项内容,而在财务报销工作的实施中,更需要重视财务报销制度的建设,要以科学有效、可实施性强的报销管理制度作为支撑,从整体上提升报销管理质量,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但有些领导对个人肩负的财务管理领导职责认识不充分,对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疏于管理,内控体系不健全,在经费报销审批过程中没有按照制度来规范,随意性较强。虽然国家关于财务核算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较多,但大多比较抽象,部分条款规定不够具体,多数单位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系统制定本单位具体明细的管理办法。或虽有制度,但制度设计不完善、不合理,与实际工作脱节,不能很好地指导财务管理和报销核算。部分单位制度执行不到位,例如未按zhengfucaigou法相关规定对限额以下的物品在网上商城上caigou,或对caigou项目进行拆分标的,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程序;纳入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支出未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同时内部管理制度中对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或因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数量限制,没有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牵制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影响单位工作的开展。

(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新《zhengfu会计制度》的改革与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财务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但是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对国家财务管理方面的新规定、新要求不能及时掌控或未吃透各项政策,导致不符合要求支出、超标准超范围支出等问题时有发生;绝大多数财务人员被动地去适应领导和其他部门的需求,对财经法规政策和规范财经秩序的要求认识不到位,法纪意识、风险意识及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财务支出业务是否真实、手续是否齐全、程序是否到位、票据是否真实等失于监督,导致出现财务报销违规行为发生。同时部分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差,在自我素质及能力提升上缺乏主动性,导致专业水平无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能胜任本职工作[5]。

(三)监督检查及处罚不到位

财务报销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费用报销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单位的财务长期没有公开,内部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所报销的费用是不是合规,没有得到相应的验证。内部监督检查部门、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未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导致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缺乏对支出行为和支出内容的监督,只是偶尔进行检查,检查出的问题也没有严格落实整改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检查结果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处罚机制,使得报销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与改进。

(四)财务管理方式落后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变革,其内在要求是高效的财务管理。然而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财务报销依然依赖于简单的计算机工具和大量的人力资源,工作流程随意性较强,效率低。传统的管理模式更注重对经济业务的事后监督,对过程缺乏有效控制,管理者很难把握工作流程的整体情况,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施行信息化管理。然而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远远落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报销工作中的运用水平仍然很低。

三、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报销的对策

(一)健全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有效防范风险,规范权力运行的主要手段,更是推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能够起到监督与约束的作用,还能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强化管理意识,加强制度约束,提高对财务报销工作的刚性约束。健全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应在充分了解单位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省、市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和细化流程和标准,形成系统的、可操作的单位内部财务报销制度及流程,为财务报销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单位内部财务报销制度应明确财务报销要求、报销流程、报销标准,包括财务票据及附件规范、审核审批流程及权限等。对审核审批权限实行“责任制”,明确审批、审核、支付、核算等支出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明确分级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同时确保支出申请和分级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的实施与应用。对单位主要支出及重点支出的报销流程及标准实行“清单制”管理,细化各项支出的开支标准、报销要求、报销时限等,尤其是对“三公经费”、培训费、会议费等重点管控费用要将支出标准细化至各明细经济科目,便于操作执行。另外还要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建立涵盖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和事项、审核审批、资金收付、核算和监管到财务公示公开全过程的监管制度,保证业务真实合法,资金收支安全、规范。

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积极发挥内部控制在规范事业单位内部运行中的风险管控作用,减少损失,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加强培训和学习

财务人员一方面要加强对我国财务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及职业道德教育,强化风险意识,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充分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积极主动地维护财经纪律,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及时学习新的法规制度,熟练掌握并应用新的会计知识,保证国家财经政策得到落实。严格审核报销单据,确保单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完整、使用准确、符合预算、审批手续齐全,对超标准、超范围、手续不全的票据一律不予报销,认真负责做好本单位的会计工作,避免因不熟悉相关报销管理规定而出现问题。各单位要重视财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积极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各项培训、定期组织轮岗和外出交流学习等,落实常态化的培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单位整体财务管理业务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财务人员也要加强对单位业务部门的培训指导,将单位财务管理要求及规范及时传达至各经手人,从业务起始环节开始规范财务工作,避免因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因不了解财务相关知识而造成的违规行为。单位还可以通过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学习财务报销违规案例,剖析违规的事实和根源,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起到震慑作用的同时促使单位工作人员按法规按政策按制度开展经济业务活动和进行财务报销,抓好源头治理,杜绝违反“四风”和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的行为发生。

(三)深化监督检查

各级监督检查部门要压实管理责任,严格落实财务管理相关规定,推动财务报销工作落地落实。强化单位内部纪检监督职能,严格监督检查和处理,定期与不定期对财务报销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加以整改、规范;对比较严重的问题,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不因相互推诿或人情问题导致监督检查工作无法落实,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同时,对单位重要经济事项的支出情况及时公开,接受干部职工的监督,实现财务公开化、透明化,避免出现违规报销问题。

此外,还要确保监管机制的长效性,整合多方检查资源,建立与智能监督部门共同监督制度,切实加强主管部门、纪检监察、审计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统一检查和处理处罚标准,使监督检查成为常态化的工作,督促各单位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加大对违规报销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监督检查出来的问题分类处罚,并实行追责制。定期组织“回头看”,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切实规范财务报销行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保障各项事业圆满实现。

(四)创新管理方式

在财务报销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化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报销流程,有利于简化财务工作的运算方式、规范审核审批流程、增强时效性,提升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在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费用报销系统,将制度规范与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全流程整合各环节业务,实现经济业务整个过程的有效衔接,确保单位各职能部门能够做到协同高效运行,实时动态控制、全方位监管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以信息化手段提高资金支付规范性、安全性,强化经费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业务的真实性,提高信息利用能力和资金的安全性。


代理记账,财税合规,财税顾问,变更注销,工商年检

展开全文

我们其他产品
我们的新闻
咨询 在线询价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