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到常州冷链冷冻物流 专线运输零担整车全程打冷运输 东莞到常州全程打冷
- 供应商
- 广东踏信冷链物流有限公司
- 认证
- 报价
- ¥4.99元每件
- 广东冷冻产品
- 时效保证
- 广东冷链运输
- 全程打冷
- 广东冷藏产品
- 质量服务
- 联系电话
- 17280155564
- 手机号
- 17280155564
- 执行董事
- 宋江
- 所在地
- 全国服务
- 更新时间
- 2024-12-09 08:00
农产品生产情况预测。根据我省农产品生产情况,受土地资源限制等影响,“十三五”时期我省鲜活农产品产量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1250万吨左右,预计2025年达1277万吨,复合增长率为0.38%。
冷链消费产品需求预测。根据《海南省人口发展规划(2030年)》,2025年全省人口将突破1200万人,2030年达1248万人。按照全省城镇人口人均需冷链主要消费品的消费量以及消费量增长率,测算到2025年全省农产品冷链消费总量约307万吨,复合增长率为6.84%。
注:根据《2020年海南省统计年鉴》,2019年海南省主要食品年人均消费218.75㎏。
从鲜活农产品流通层面分析,预计到2025年我省鲜活农产品产量达1277万吨,供应约750-800万吨,外省流通进入约300万吨,出口约350万吨,而我省市场需求约307万吨,加上旅游人口消费,基本达到供给量平衡(不考虑品种)。
2.国际冷链物流发展预测
(1)全国冷链市场预测。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达6.1亿元,同比增长27.08%。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1.97亿吨,同比增长4.4%。2013-2019年间,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年均增速为16.9%。预计2025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需求量将达32454万吨,比2019年增长64.74%;冷链市场规模5207亿元,比2019年增长62.57%。2030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43083万吨,比2025增长32.75%;2030年达6877亿元,比2025年增长32.07%。
2010-2017年,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一直保持稳定的结构,即猪肉占63%、牛羊肉占14.2%、禽肉占22.8%。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猪肉和牛肉进口有望继续明显增长,禽肉进口稳定增长,羊肉进口小幅增加,奶类进口量稳中有增。预计2025年全国肉类消费量达1.06亿吨。
注:本表国内国际机构预测数据来源为《肉类机械装备》2019年第3期,朱文博、陈永福所著《世界和中国肉类消费及展望》。
全国肉类进口预测。2019年我国肉类及其制品进口量为495.6万吨,同比增长62.23%。预计到2025年肉类及其制品进口量达1534万吨,市场规模为2744亿元;2030年将达1569万吨,市场规模为4018亿元,进口量复合增长率为11%。
从我国肉类产量、消费量、进口量分析,肉类进口基本保持均衡增长。
全国水产品进口预测。2019年我国水产品进口量为444万吨,进口额1092.75达亿元,进口量同比增长30.59%。预测2025年达773万吨,进口额为2405亿元,进口量复合增长率为9.68%;2030年进口量达1064万吨,进口额为3474亿元,进口量复合增长率为8.27%。
全国植物类进口预测。2019年我国植物类产品(不含花卉,下同)进口量达709万吨,进口额为779亿元,进口量同比增长30.50%。预计2025年我国植物和植物产品进口达1318万吨,进口额1304亿元,进口量复合增长率为10.89%;预计2030年达1843万吨,进口额为1806亿元,进口量复合增长率为9.07%。
医药进出口市场预测。2019年全国医药进口额为4958亿元,同比增长48.53%。预计2025年我国医药冷链进口额达781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7.88%;2030年达1024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6.82%。预计2025年我国医药冷链出口额达7428亿元,2030年达955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88%。这对于医药进出口冷链物流均衡运输具有重大作用。
备注:药品预测不计吨位。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坚持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层次的供应链发展理念,以提升农业价值链、保障农产品和食品药品消费安全、切实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快构建以国际中间品冷链加工增值、转口贸易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体系;以先进技术和先进冷链设施设备为支撑,构建以数字化为引领的冷链供应链生态系统,形成“全链条、网络化、高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提高冷链流通率、降低腐损率和物流成本,打造自由贸易港建设经济发展新引擎。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活力,发挥企业内生创新动力。发挥政府在规划、标准、政策等创造需求的引力作用,持续为冷链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问题导向,补齐短板。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冷链设施短板,冷链物流市场发展不充分、空间布局不合理、信息化存在“孤岛”现象等问题,对标世界先进技术和水平,瞄准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着力补齐短板、强弱项,借道超车。
制度集成,降本增效。利用自贸港运输便利自由的制度设计,集成冷链发展优势,在制度成本降低的基础上,着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冷链物流竞争力。定位中高端价值链,围绕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距离经济,提高冷链产品附加值,扩大冷链产品市场规模。
需求引领,数字化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和热带农业资源禀赋和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服务双循环新格局的消费需求为引领,建设适应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推动冷链物流数字化或者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