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贸易的这些术语解释

供应商
深圳市中外港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认证
联系电话
25108873
全国服务热线
18194089586
业务经理
詹经理
所在地
深圳市罗湖区黄贝街道文华社区文华大厦东17B
更新时间
2024-06-10 08:00

详细介绍


一、贸易差额
国际贸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 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一) 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 也称出超, 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二) 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 也称入超、赤字, 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贸易顺差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外汇储备等, 但并不是贸易顺差越多越好, 过高的贸易顺差意味着该国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外部需求, 对外依存度过高, 而且容易引起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二、贸易保护主义
(一) 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 以保护本国商品在guoneishichang免受外国商品竞争, 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 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
1.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
2. 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二) 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
1. 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 指环境壁垒, 是国际社会为保护人类、动植物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安全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限制, 甚至禁止某些商品进出口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其实质是发达国家依赖其科技人员和环保水平, 通过立法手段, 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 从而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拒之门外。
2. 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 是指商品进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 在技术指标、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方面制定苛刻的规定,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加入WTO (2001 年) 后, 中国遇到的关税壁垒逐步弱化, 由于非关税壁垒有一定的隐蔽性, 发达国家更多的对我国采取非关税壁垒。
三、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贸易组织以倡导自由贸易为宗旨, 负责国际贸易多边谈判, 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大国际条约和组织机构, 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在经营上有独立性。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互惠原则
互惠原则, 也叫对等原则, 是WTO 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是指两成员方在国际贸易中相互给予对方贸易上的优惠待遇。它明确了成员方在关税与贸易谈判中必须采取的基本立场和相互之间必须建立一种什么样的贸易关系。
2. 透明度原则
透明度原则是指WTO 成员方应公布所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 没有公布的措施不得实施, 同时还应将这些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通知世贸组织。此外,成员方所参加的有关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国际协定, 也应及时公布和通知WTO。
3. 市场准入原则
市场准入原则是指以要求各国开放市场为目的, 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大限度的贸易自由化。市场准入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关税保护和减让, 取消数量限制和透明度原则。世贸组织倡导终取消一切贸易壁垒, 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虽然关税壁垒仍然是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合法的保护手段, 但是关税的水平必须是不断下降的。
4. 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促进公平竞争原则是指世界贸易组织不允许缔约国以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 特别禁止采取倾销和补贴的形式出口商品, 对倾销和补贴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制定了具体而详细的实施办法, 世界贸易组织主张采取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公平的竞争。
5. 经济发展原则
经济发展原则也称鼓励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原则, 是指以帮助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为目的, 针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接轨国家而制定, 给予这些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 如允许发展中国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进口数量限制或是提高关税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援助” 条款, 以及确立了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更长的过渡期待遇和普惠制待遇的合法性。
6. 非歧视性原则
非歧视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惠国待遇, 另一个是国民待遇。
(1) 惠国待遇原则:一成员方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给予任何其他国家的优惠待遇, 立即和无条件的给予其他各成员方。
(2) 国民待遇原则:对其他成员方的产品、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提供的待遇, 不低于本国同类产品、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享有的待遇。
四、外汇及汇率问题
(一) 外汇
外汇, 指一国拥有的一切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实际上就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 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外汇的作用有: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调剂国际资金余缺;是一个国家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清偿国际债务的主要支付手段。
(二) 汇率
汇率, 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 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按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划分, 有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1) 固定汇率, 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 并只能在一定幅度内波动的汇率。
(2) 浮动汇率, 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其涨落基本自由, 一国货币市场原则上没有维持汇率水平的义务, 但必要时可进行干预。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的既定政策。
(三) 汇率标价法
确定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 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 于是便产生了几种不同的外汇汇率标价方法。常用的标价方法包括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1. 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 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如美元兑人民币的外汇汇率就是1 美元兑换6. 8712 人民币。
2. 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如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本币汇率就是1 人民币兑换1/6.8712 美元, 即1 人民币兑换0.1455 美元。
(四) 汇率对经济的影响
1. 汇率与进出口
一般本币汇率下降(外币汇率上升), 即本币对外的币值贬低, 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若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下降), 即本币对外比的比值上升, 则有利于进口, 不利于出口。
2. 汇率与物价
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 本币汇率下降(外币汇率上升) 会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它对物价总指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之, 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下降), 其他条件不变, 进口商品的价格有可能降低, 从而可以起到抑制物价总水平的作用。
3. 汇率与资本流入流出
短期资本流动常常受到汇率的较大影响。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下, 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不愿意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 并会将其转兑成外汇,发生资本外流现象。同时, 由于纷纷转兑外汇, 加剧外汇供不应求, 会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下跌。反之, 当存在本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下, 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力求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 并引发资本内流。
五、地区经济一体化
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有一定地缘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 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 拟定共同的行动准则和协调一致的政策, 甚至通过建立起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 实行长期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 达成经济乃至政治上的联盟。
地区经济一体化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不同形式。
1. 优惠贸易安排
优惠贸易安排指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之间, 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 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实行特别的关税优惠。
2. 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贸易区, 在商品交换领域, 各成员国之间相互免征商品贸易关税, 但各成员国仍然保持对非成员国商品的各自的贸易壁垒。
3. 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缔结协定彼此之间减免关税, 对外实行统一税率的同盟, 是比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4. 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 建立起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 特别是在实现商品自由流动的同时, 还实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共同市场内的自由移动。
5. 经济同盟
经济同盟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商品、生产要素在统一市场的自由流动, 对外建立统一关税制度, 而且还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并使政策方面的差异逐步缩小, 从而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形成一个有机的经济实体。
6. 完全经济一体化
完全经济一体化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高阶段。在此阶段, 各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方面完全统一, 在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商品、劳务、人员、资本等自由流动的人为障碍, 此时的一体化已经从经济联盟扩展到政治联盟。

进出口报关,清关单证代办,海关清关,产地证办理,熏蒸商检植检代理

展开全文

我们其他产品
我们的新闻
咨询 在线询价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