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物流之台湾海运基隆港

供应商
台润供应链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认证
报价
43.00元每件
运输方式
台湾海运,台湾海快,台湾快递
承接货物
普货,食品,电池,磁铁,化工等特货
关键词
台湾物流之台湾海运基隆港
联系电话
0755-88855848
手机号
13828844005
联系人
楊小姐
所在地
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桥头社区桥塘路40号佑多厂110號
更新时间
2024-06-01 09:06

详细介绍

台湾物流之台湾海运基隆港

基隆港是位于台湾北部基隆市的海港,为台湾四座国际商港之一,也是台北的外港、以及北台湾首要的海运枢纽,营运机构为台湾港务公司基隆港务分公司。整个港区被基隆市中心环绕,运输方面以货柜为主、散货为辅,并有数条国内外客轮航线固定弯靠。至2010年止,基隆港为54大货柜港及台湾第三大港。

位置 台湾(台湾) 基隆市仁爱区、中正区、中山区


座标 25.1384°n 121.7476°e

坐标 25.1384°n 121.7476°e

启用 1913年

运营者 台湾港务公司基隆港务分公司

拥有者 台湾交通部

类型 商港、军港、渔港

服务内容 台湾海运 台湾物流

水域面积 375公顷

陆地面积 196公顷

总面积 572公顷

码头 57座

港外水深 负20米至负26米

外港航道水深 负15米至负15.5米

靠港船只 5,728艘次(2016年度)

年货物吨位 17,224,244 公吨(2016年度)

年柜量 1,388,104.75 teu(2016年度)

货物价值 58,621,984计费吨(2016年度)

客运

进港:385,207(2016年度)

出港:396,927(2016年度)

港区环境及设施


基隆港为利用自然之谷湾地形所修筑的港口,共有57座码头、1个入港航道,港区总面积为572.17公顷。港湾形状大致呈北宽南窄的漏斗状,港区水域则分为外港、内港、牛稠港等3大区域。码头方面可分为东岸码头、西岸码头等2大部分,其中以西岸运量较大;使用类型则分为商用、军用、渔用等3大类。

货柜码头:15座

设有三处货柜基地,配置有35至40吨可装卸13至18排货柜之高性能式货柜起重机,每年可装卸200万至300万标准货柜箱(teu)。

西岸货柜储运场

北柜场(旧称货柜中心)

南柜场(旧称第三货柜中心)

东岸货柜储运场(旧称第二货柜中心)

杂货码头:24座

设置有通栈、露置堆货场,可供汽车、游艇、钢铁等货物装卸之用。另设有水泥、卸煤、油品及其他散货码头,配置水泥圆库、自动卸煤机、化油储槽、自动卸水泥设施等。

客运码头:2座

东岸及西岸各有一座(东2码头、西2码头),各设有一栋客运大厦。经常有国内外邮轮、客货轮在此靠泊。

其他用途码头:16座

分别供港务公司所有港勤船,及工程船、军舰、海巡舰、缉私舰等特种船只靠泊。

军港

基隆港东岸与西岸均有军用码头。东岸为东5码头(入口标示为“海军码头”);东5码头入口对面设有海军威海营区,是台湾海军一三一舰队部所在地;西岸则为西5—6与9—11b码头,由海军基隆后勤支援指挥部(原海军第三造船厂,简称“海三厂”)、陆军第三地区支援指挥部运输兵群第二营使用。

渔港

大沙湾以北,与和平岛、八尺门邻近的水域为基隆港的渔用码头区(1998年正式划为“渔业专用区”),又名“正滨渔港”,为台湾重要远洋渔业基地之一。联外交通[编辑]

铁路

台铁标志台铁 - 基隆临港线(已废除[3])

台铁标志台铁 - 纵贯线 - 基隆车站

高快速公路

台湾国道中山高速公路

港西高架桥:连接中山高基隆端及西岸码头、中山一路

东岸高架道路(中正高架桥):连接中山高基隆端及东岸码头、中正路(北部滨海公路)

台湾国道福尔摩沙高速公路

基隆港西岸联外道路(台2己线):连接福高及西岸码头

省道基隆港东岸联外道路

台62线:于四脚亭立交桥连接台62甲线,可接上中山高及福高

台2丁线:于四脚亭立交桥连接台62甲线

一般干道

东岸沿岸:中正路、东海街

西岸沿岸:中山一路、中山二路、中山三路、光华路

市区衔接:港西街、忠一路、仁二路

联外干线:台2线(北部滨海公路)、台5线(北基公路)、县道102线(基瑞公路)

营运航线

丽星邮轮 “宝瓶星号”

基隆港 → 石垣港 → 那霸港 → 基隆港

基隆港 → 那霸港 → 基隆港

基隆港 → 石垣港 → 基隆港

基隆港 → 与那国岛(久部良渔港)→ 基隆港

基隆港 → 花莲港 → 与那国岛(久部良渔港) → 基隆港

中国远洋 “远洋之星”

厦门港 → 基隆港 → 台州港(大麦屿港区)

※每周一班、每周五出发

台州港(大麦屿港区) → 基隆港 → 厦门港

※每周一班、每周日出发

新华航业 “台马之星”

基隆港 → 福澳港(马祖) → 中柱港(东引岛)

发展历程

基隆港在昔日称为“鸡笼港”或“鸡笼湾”。鸡笼港在十七世纪即有外人足迹,西班牙人占领台湾时就曾对鸡笼港进行调查,并进行了部分建设。清治后期,西方列强的东来,逐渐开启了鸡笼港的发展。在同治2年(1863年),基隆港以淡水附港的名义正式开放为商港。而在1886年当时就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进行基隆港的建港规划,并委由当时的台湾首富林维源总办基隆港的建港事宜,也将当时兴建中的纵贯铁路分出支线至港区;但后来建港工程因刘铭传的离职而未全面实行,主要设施中只完成一座陆海联运码头。后来统治台湾的台湾政府,将1886年认定为基隆港建立之年[4]。

日治时代,日本当局计划将基隆建设成为台湾与日本本土的联络门户,故基隆港正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也就是从1899年到1944年间共五期的基隆港筑港工程(第五期工程因二战爆发而未全部完工),清除了原本密布内港区内的礁石,并在外港陆续整建了大型造船厂及军港、渔港区等设施,从码头货栈到港区铁路系统皆相当完备(现存的西二西三码头仓库即在此时期兴建)。这五期的筑港工程,不但奠定了日后基隆港的发展基础,也使基隆港在1970年代前稳坐台湾大港宝座。较特别的是,基隆港的筑港工程并不由政府行政系统负责,而是由日本军方主导,并被列为日本海军列管军港之一。

基隆港原由其所在的台北州设立“港务部”来管理,并由台湾总督府交通局海务部监督,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改由直属于台湾总督府的基隆港务局负责。基隆港由于当时台湾主要物资吞吐港及海军基地的地位,在大战末期首当其冲,成为美军轰炸的首要目标。港埠设施及港内停泊船只皆毁损严重,港区几成废墟。

1945年,台湾设基隆港务局,隶属于台湾省政府交通处。港务局改组时以打捞港内一百多艘沉船及复建码头、桥梁、船渠、船坞、运河、防波堤、修理场及仓库等原有设施为主,1953年以后才开始增设港埠设施,如增建西29、30号码头、渔港区突堤码头、兴建通栈仓库等,并填筑大沙湾海水浴场以兴建船渠。

复建完成之后,基隆港开始快速发展。1961年至1974年间,港务局改建内港设施,并开始在外港及东岸兴筑码头。1974年至1981年间开始积极扩建外港,并先后兴建两座大型突堤码头,以消除内港瓶颈及岛内成长的运输需求;连接港区及高速公路的东岸、西岸高架桥也兴建于同时期。1982年至1992年,为因应货柜运输时代的来临,以改建及增建货柜码头为主。基隆港的营运量在1980年代到达高峰,到了1984年,基隆港更成为七大货柜港。

发展至今,基隆港的码头总数从日治时期全座落在西岸的18座,扩增为现在的57座(西岸37座、东岸20座)。民国95年(2006年)年度全台湾关税总收入之中,经基隆港之收入为新台币821亿余元,占总收入之60.54%[6],足见基隆港在台湾经济体系的重要地位。

基隆港的营运机构为台湾港务公司基隆港务分公司。其前身为基隆港务局,初为台湾省政府附属之事业机构,1999年精省后改隶台湾交通部;2012年行政院组织再造实施后,台湾交通部于同年3月1日起实施“政企分离”之航港管理作法,将各港务局公司化合并成立国营之“台湾港务公司”,原基隆港务局则改制为基隆港务分公司。

发展瓶颈与对策

基隆港与基隆市唇齿相依,基隆市区的街廓即沿着港区发展,而早期基隆市民的生计更是与基隆港息息相关,昔日广布市区的“委托行”及酒吧就是一例[7]。但进入1990年代之后,基隆港除了要面对国内外传统港口的竞争,还要应付中国大陆东南各新兴港口的快速崛起。而基隆港的港区规模已到达极限,却因为港埠用地紧邻市区及山区而无法扩建,港内大部分码头的吃水深度又无法停泊巨型货柜轮,导致许多船只被迫弯靠高雄港与台中港。基隆港的总运量于1990年代开始衰退,港口排名也在十年内,由迅速跌到三十名以外。

兴建新港

基隆港于1980年代,正逢港埠营运的高峰期,当时港内船席不足的情形常常发生;基隆港务局于198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基隆港的拥挤状况,提出在基隆港以西的外木山海岸兴建“基隆超级深水港”,即“基隆新港”的兴建计划,在基隆港营运状况开始衰弱时,曾被认为是重振基隆港营运的佳方法,但是之后一直无实际动作。在1997年,交通部以建设新港的难度过高、经费太过庞大等理由,否决了兴建新港的提案,以在新北市八里区兴建淡水新港(即今台北港)作为替代方案。此举引起了基隆市各界的不满,认为此举将会封杀了基隆港,甚至基隆市的未来发展。虽然如此,基隆市各界目前仍未放弃兴建新港的可能。

开放观光

近年来,为了提升竞争力,基隆港开始转型为结合观光、亲水性之港口。港务局在2002年正式开放港区观光,让游客可以搭船游览基隆的港埠风光。另外,为了吸引国际航运业者落脚,基隆港在2003年时设立了自由贸易港区[8]。

港市合一

“港市合一”的构想在1970年代时已经存在,在1989年时已是选举政见要点。为了促进基隆市港两方的发展,基隆市各界自1990年代开始积极推动。2001年6月28日,港市合一的专责机构“基隆港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基隆市市长(时任市长为李进勇)兼任主任委员。但交通部于2002年2月21日,函各港管理委员会暂行停止委员会运作[11]。

未来展望

由于现有港区短期内无法扩建,为了因应台北港将对基隆港的货运业务造成的威胁、与邻近国家港口的竞争,以及两岸三通后所带来的客运荣景,基隆港将从原本偏重货物运输,转型成为客运、货运并重的“加值型物流港”[12][13]。未来基隆港将朝向“东客西货”的方向来发展,东岸以客运与观光游憩为主,西岸则继续作为货运运输的基地[14];而配合基隆市中心的都市更新计划,未来基隆港部分码头的功能将进行调整,港区部分后线区域也将开放商业开发,以达致基隆港、市发展之双赢[15]。

姐妹港

美国奥克兰港(port of oakland)- 1970年6月10日缔结

英国南安普敦港(port of southampton)- 1985年4月16日缔结

美国洛杉矶港(port of los angeles)- 1988年7月28日缔结

美国北临海港(port of bellingham)- 1990年8月15日缔结

美国旧金山港(port of san francisco)- 1992年9月15日缔结


台湾物流之台湾海运基隆港,台湾海运基隆港,台湾物流

展开全文

我们其他产品
我们的新闻
咨询 在线询价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