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母猪智能化饲喂设备(一体机)

供应商
河南河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认证
手机号
18638572550
联系人
冯经理
所在地
郑州登封交河产业聚集区
更新时间
2013-01-12 12:01

详细介绍

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使用的趋势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电脑应用已经渗透运用到各行各业,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便利。计算机技术也已经开始运用到养殖业 ,这是个新时代的产物。规模化猪场如何管理每一单体猪,从出生到淘汰及销售怎样给每一头猪建立详细的档案,怎样作为猪场猪群的系统分析,如何利用管理系统为母猪的饲喂?等等。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对猪场所有数字化的的需求都能给予完美的解决。

对于大型种猪场,后备母猪的出生就可以打上电子耳标,在系统内建立详细的档案,比如:父系母系、出生日期,出生的体重,日常所做的防疫措施,喂养饲料的品种,日常患病的记录,每次患病所用的药,甚至饲养员日常管理,每次用药的兽医是哪一位等等,都能够建立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对将来处理后备母猪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在母猪的生产过程中,能够详细的记录第一次的怀孕日期,发情日期,每一次的产胎时间,产胎数量,每一次的发情间隔时间,每一次的产胎平均重量等等。这些数据对母猪的优胜劣汰提供详细准确的资料。

母猪的饲喂系统能够实现在散养的情况下给每一头猪的准确饲喂量,可以根据体重怀孕日期系统自动为母猪运算每天的饲喂量,并且控制饲喂器为母猪下料,不需要人工去对每一头猪用量称喂养,达到准确、、便捷、节省饲料、节省人力等功能。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猪场和消费者的远程监控。做到主场管理者不在现场就可以掌控猪场的经营管理情况,时时掌握猪场动态;消费者可以随时了解自己消费产品的生产过程,明明白白消费,放心使用。

          

系统概述: 

    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是由计算机软件为控制中心,有一台或者多台饲喂站作为控制终端。称重传感器和射频读卡器采集母猪的体重和身份信息,根据科学公式运算出母猪的日供量,控制器控制机电执行部分下料。控制器把母猪的体重、身份、采食量、采食时间等信息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软件对数据统计和分析,猪场管理人员方便的查看每头猪信息,从而实现对母猪的饲喂和数据管理。

    射频读取设备(读卡器)扫描佩戴在母猪右耳朵的电子耳标,来识别母猪的身份。在读取到母猪身份信息的同时,控制器通过称重传感器获取母猪体重。猪场管理人员通过客户端软件设定该猪的品种、怀孕日期及其它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根据终端获取的数据信息(耳标号、体重)和猪场管理者设定的数据(怀孕日期)运算出该猪当天需要的进食量,然后把这个进食量传输给饲喂站的控制器,控制器把每头猪的进食量存储起来,按照每头猪的进食量控制下料装置下料。计算机管理系统获取猪群的体重、耳标信息进行统计、计算,为猪场管理者提供的采食量和体重信息,有助于猪场运营分析。

母猪饲喂系统机械部分包括饲喂器、通道、加长通道、分离器、喷色器组成。当母猪进入通道,称重平台获取母猪体重,进口门自动锁住,避免后面母猪干扰当前母猪采食。母猪在饲喂器的食槽采食,采食完毕通过分离通道出去。分离器有两扇门,正常情况下通过正常门回大圈舍,只有猪只发情、待产、吃料不足时,正常门关闭,猪只从分离门分离到分离圈舍。当猪只离开称重平台,控制系统延时几秒钟,进口门自动打开,后面母猪进入饲喂站采食。

 

 

用途:我公司自主研发的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在猪场使用效果良好,提高了母猪的使用年限,化饲喂为猪场节约了饲料,提高了母猪的产崽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猪场用户的。

适用范围:

1.老猪场生产瓶颈、母猪性能低下。

 2.老猪场智能化改造。

 3.新建猪场智能化规划。

系统优点:

(一)、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控制

(1)自动供料(2)自动管理(3)数据自动传输(4)自动报警

(二)生产效率高

(1)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高。

(2)管理人员的工作很轻松:管理人员平均每天进场时间不超过1小时,进                场的后的工作主要是进行配种、转群、观察、处理等必须由人来完成的操作。

(3)母猪的繁殖生产效率高:通过运用hhis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可以使群体获得的繁殖生产成绩。在采用26-28天断奶的生产模式下,使用该系统的母猪场内平均年产胎次可以增加到2.40胎/年,平均胎产活仔猪数可以达到12.32头,母猪的平均年产断奶仔猪数(母猪年生产力)可以达到26.83头,全群平均返情率仅为7.40%,母猪利用年限平均提高1.5年。即对母猪实施自动化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母猪群体的繁殖生产效率。使用母猪自动饲喂系统后,我国母猪生产力在优化的情况下可从现在的16头提高到26头。以商品猪场为例,我国一个万头猪场的基础母猪数大约为650头,使用自动母猪饲喂系统以后,只需养400头母猪就能满足年产万头商品猪的生产目标,即母猪存栏数可减少41%。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全群爆发疾病的风险,当然也因减少存栏数而节约了饲养成本。

(4)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率高:通过高度的自动化管理,实现了对群养母猪的个体化管理,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养猪生产造成的影响,使得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

(三)饲养过程充分考虑了动物福利的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猪性化”

(1)扩大了每头母猪的活动面积:按照动物福利的要求,全面放弃定位栏,采用大群养殖的模式,让母猪随意运动,每头母猪的活动面积扩大到2.5-3.0㎡/头。

(2)自由分群,随意组合,个性化采食时间:通过自动饲喂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在大群饲养条件下的个体控制。群体内的母猪可以自由分群,随意组合,并且自由选择采食时间。

(3)自动(非人干扰)实现特殊个体的识别和隔离:在自动饲养管理系统中,通过对特定行为学特征的自动监控,配合特殊的个体识别系统,可以实现对特殊个体(例如发情母猪、返情母猪等)的自动隔离,从而减少了人为观察的工作量和主观性误差的产生。

(4)为猪提供了宽松的生活环境:在一系列减少应激措施的基础上,各猪场还可通过播放轻松音乐等方式来为猪提供宽松的生活环境。

上述措施除了可以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外,还有利于减少饲养过程中对母猪产生的应激,从而确保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四)实现了生产数据管理的高度智能化

(1)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对每一头母猪体重的监控并通过制图的形式加以反应,为管理者提供的数据。

(2)对于群体每一个阶段的生产数据,系统还可以通过中心控制电脑进行辅助分析并制作各种生产报表,为管理者提供群体的数据。

(3)对于和市场相关的各种供销信息,由养猪协会统一协调管理。

(五)降低防疫的风险

从防疫角度看,可以减少饲料在运输和饲喂过程汇总的污染问题,而且可以减少人员进入猪舍的次数,减少人员与猪的接触机会。可以减少饲养人员的劳动量,减少饲养人员,降低饲养的成本,可以有效的控制猪的日粮,有利于实现饲养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饲养管理的水平。

展开全文

我们其他产品
我们的新闻
咨询 在线询价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