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不锈钢晶间腐蚀测试、镀层检测

供应商
广分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认证
联系电话
18662582169
孙经理
18662582169
业务经理
孙经理
所在地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星圃路12号智汇新城B区7栋
更新时间
2024-06-19 08:00

详细介绍

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影响因素

(1) 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影响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18—8型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影 响, 当加热温度小于450~c或大于850%n~,不会产生晶间腐蚀。因为温度小于450% 时, 由于温度较低, 不会形成 碳化铬。当温度超过850℃ 时, 由于温度扩散能力增强,有足够的铬扩散至晶界和碳结合,不会在晶界形成“贫铬 区”:所以产生晶间腐蚀的温度是在4500(3-850~(2之间,这个温度区问就成为产生晶间腐蚀的“危险温度区” (又称 “敏化温度区”).其中尤以650为*危险。焊接时,焊缝两侧处于“危险温度区”的地带*容易发生晶间腐。即使是焊缝 由于在冷却过程中其温度也要穿过“危险温度区”,所以也会产生晶间腐蚀。如图2所示。

(2) 冷却 速度的影响 不锈钢焊 接接头在“危险 温度区”停留在时问越短,接头 的耐晶问腐能 力越强。所以不 锈钢焊接时,快 速冷却是提高 ~ ~ 时一 i 55o℃ i 一 s5o℃图2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晶间腐蚀的影响 ≥ ; 。 酒圈隧蠡- 研究与 接头耐腐能力的有效措施。

(3)含碳量的影响 碳是造成晶体间腐蚀的主要元素,碳含量在0.08%以下时,能够析出碳的数量较少, 碳含量在0.08% 以上时, 能够析出碳的数量迅速增加。随着不锈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在晶界生成的碳化铬随之增多,结果就使得在晶界形 成“贫铬区” 的机会增多, 导致产生晶间腐蚀的倾向增加,所以碳是抗晶间腐蚀*有害的元素。 奥氏体不锈钢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分成三个等级:一般含碳量(toc<0.14%)、低碳级(toe<0.06%)和超低碳级(toe<0.03%),因为室温时,奥氏体中能溶解*大的碳,其 质量分数为0.02% .03% ,所以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如果材料化学成份合格原则上就不会产生晶间腐蚀, 如 00crl9nil1、00crl8ni等。焊接这类钢时, 因该采用超低碳不锈钢焊丝,如h00cr21ni10。

(4)金相组织的影响 不锈钢的金相组织如果是单相奥氏组织体,则其抗晶间腐能力较差。如果组织中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铁素体存 在,形成奥氏体加铁素体的双相组织,会大大提高抗晶间 腐的能力。双相组织对抗晶间腐蚀的有利作用如图3所示。单相 a)单相(奥氏体)组织b)双相(奥氏体+铁素体)组织 图3 双相组织对抗晶间腐蚀的影响组织的焊缝由于柱状晶发展较快, 晶间夹层厚而连续,析 出碳化物后,贫铬区贯穿于晶粒之间,构成侵蚀性介质的 腐蚀通道。双相组织的焊缝,由于树枝晶粒打乱了柱状晶 的生长,晶间夹层分散而不连续,并且由于铁素体中铬的 质量分数远高于奥氏体,碳化铬等化合物优先在铁素体的边缘以内析出,因而不致在晶界形成贫铬区。即使形成了 贫铬区,也容易从临近的高铬铁素体中,及时得到铬的补充。因此这种双相组织会大大提高抗晶间腐的能力。

(5)热处理工艺的影响 通过热处理可以消除贫铬区,稳定金属组织,可有效地减少晶间腐蚀的产生。

(6)其它元素的影响 如在不锈钢中的加入钛、铌等与碳的结合能力比铬更强的元素,能够与碳结合合成稳定的碳化物,可以避免在 奥氏体中形成贫铬区。这些元素称为稳定剂,并且钛和铌还是形成铁素体的元素,加入后会促使形成双相组织。所 以,通过添加这些元素也可以减少晶间腐蚀的产生。

不锈钢晶间腐蚀测试、镀层检测

展开全文

我们其他产品
我们的新闻
咨询 在线询价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