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的华豫之门线上鉴宝报名方式

供应商
河南华豫之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认证
报价
200.00元每件
华豫之门
200
手机号
19522396038
经理
陈总
所在地
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东三街天下收藏南区
更新时间
2024-06-27 07:04

详细介绍

华豫之门收费标准、怎么报名参加:天下收藏古玩街(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东三街)

华豫之门名师讲堂

陶瓷是古代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载体之一,对于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并因此被西方称之为“china”,为大众所珍视。

2019辭旧迎新之际,宜春市博物馆与江西省文物商店联合举办了“陶风瓷韵——江西省文物商店精品陶瓷文物展”。本次所展览的文物均为江西省文物商店历年来收藏的陶瓷文物精品,上溯汉唐,下至民国。展出的目的就是将这些深藏于库房中的文物展示给广大观众,重现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原貌,展示中国古代陶瓷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艺术美感,给观众带来精神享受和视觉盛宴。

本次展览的陶瓷器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包括有瓶、罐、盘、碗、花觚、笔筒、香炉、供器等各种品类,官窑与民窑、出土品及传世品俱全。以陶瓷发展的时间为主线,脉络清晰,特色鲜明,从侧面上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精湛的制瓷工艺与高超的瓷绘技艺,集中展示了江西省文物商店自成立以来40余年文物保护的成果。

汉绿釉陶水井

高39.5厘米。汉代时期,统治者将董仲舒所倡导的儒学作为官方的统治哲学,在以孝治天下的思维模式下,社会各阶层普遍存在着“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因此墓葬中有各种随葬品。两汉随葬品以陶器为主,西汉时期的陶器陪葬品多以各式壶、三足鼎、方钫等仿铜礼器为主;东汉时期,出土的陶器则以生活中常见的模型明器为主,随葬的模型明器中,制作虽然粗疏,但是造型、结构一目了然,完全是模拟古代的具体实物状况。

此件绿釉陶井为圆形井圈式井,井座为束腰桶形,高大的井架横梁两端处以插角作为装饰,其上搭建有井亭,井亭的屋顶为四面坡样式。井架横梁居中位置有使用滑轮原理提水的设施——辘轳,再现了先民智慧的创造。

江西历年出土的汉代水井多为无釉陶井,此件水井通体满施绿釉,且形体高大俊秀,为江西地区出土汉代绿釉陶制模型明器中一件罕见的佳作。

晋青瓷堆塑蛙形长颈瓶

口径4.5、底径8、高14.6厘米。早期青瓷在造型上以擅长运用动物形象而著称于世。这种动物造型的器物有的是作为整体造型出现的,如辟邪烛台、蟾蜍水盂等;有的是作为部分造型出现的,如鸡首壶,只做一个鸡头。令人叫绝的是后者虽然只取动物的某一局部,却能栩栩如生,点睛传神。青瓷蛙形长颈瓶就是这类器物的典型。此瓶小口外撇,长颈,鼓腹,平底,器物满施青釉,颈部至腹部饰有圈点纹及篦点纹装饰带,为精彩的是腹上部饰一蛙形,呈弓形蓄力之态,造型逼真,极富张力。

唐洪州窑青釉六系盘口壶

口径18、底径13.1、高42.8厘米。此壶造型古朴、圆浑,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釉表开细小片纹。大平底,托珠支烧。盘口壶虽为素身,但壶体的曲线线条突出了它古拙、素净之美。在所见发掘报告及展览图录中的洪州窑器物均为中小型,而此件高达42.8厘米,为目前所见洪州窑器物中较大的一件,且器型完整,殊为难得。

洪州窑的瓷胎相对而言较为粗松,胎色呈黄白色,由于釉层薄、胎釉接合不紧密而多有剥釉现象,又因二次氧化和膨胀系数等原因导致釉表出现细小的片纹。在出土的众多洪州窑瓷器中,多数都有釉面脱落现象。

现场只收取每件200元的鉴定费,其余没有任何费用!

 肯定会保证所有来的藏友都能鉴定好自己的宝贝。

北宋吉州窑绿釉刻花花卉纹枕(图4)长24.7、宽18.5、高8.7厘米。陶胎,其上有白色化妆土,器表除底足外满施低温绿釉,釉色纯正,釉面光泽;枕面前低后高,呈如意形,枕面略平微凹,枕面周边以篦划纹勾勒边线,其间刻划双叶三瓣花卉纹,花卉线条细腻而流畅,由此可见制瓷工匠刻划刀法的娴熟。边墙各面戳印较密集的圆圈纹,瓷枕中空,顶墙有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出气孔与内腔相通,是为防止烧造时炸裂而设。左侧枕墙有明显的支烧痕,可推断瓷枕为侧立支烧,这与宋代多数瓷枕的装烧方法相同。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季纳凉寝具,北宋张耒在《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中说:“巩人作瓷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这直接反映其盛夏消暑的功能。古代到了夏天,因为穿着的原因,人们都是非常热的,而古代烧制的瓷枕,由于外面罩有一层玻璃质感的釉面,这层釉面触手冰凉,当人们躺在上面的时候,先接触到瓷枕感觉到清凉的就是后颈。而颈项是人体躯干与大脑相接,血液必经之地,是人体脉络通过的地方,脖子一旦凉快下来,那全身的经络相通,全身都会逐渐凉快下来,因此瓷枕成为古人度夏的利器。南宋繁昌窑青白釉橄榄瓶(图5)口径7.2、底径11.5、高36.3厘米。盘口、束颈、溜肩、鼓腹、平实足,外形呈橄榄形。胎质细腻,胎色洁白,通体施满釉,因受沁釉色白中泛红,有细小开片,瓶体以刻划的两道弦纹和4条竖线将肩和腹部分为4个区间,每个区间内又以刻划的牡丹为主体纹饰,每枝牡丹的花茎环绕花朵一周与陪衬的卷草纹分隔开来,更加突出了牡丹的雍容华贵、娇艳瑰丽。其造型规整秀美,是青白釉花瓶中较为经典的造型。青白瓷又被称之为影青,宋蒋祁《陶记》中:“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印证了宋人把现在所说的“影青”瓷器叫做“青白瓷”的史实。该橄榄瓶釉色较淡,而且缺少青中微闪淡蓝的光泽,应该是安徽繁昌窑南宋时期的产品。

 南宋吉州窑黑釉窑变剔犀纹盏口径11.5、高5.5厘米。斗笠式,浅腹,口微敛,底承矮浅的假圈足。外壁施黑釉不及底,近足露胎处刷红褐色护胎泥,胎色米黄,具砂质感。内壁绘有仿剔犀对称漩涡纹窑变釉,与底部作为底色的黑釉产生强烈的对比,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纹饰洒脱自然。对称漩涡纹饰,是仿制漆器中剔犀装饰效果,线条自然流畅,晕散效果极为独特,为吉州窑黑釉器中装饰工艺较高之品种。剔犀本是中国古代漆器中的一种装饰工艺,因其层层环绕之纹饰酷似犀牛角断面层肌理而得名,这种工艺多见于宋代漆器之上,银器装饰中也较多。运用到瓷器上,更显出吉州窑制瓷匠独具慧心的創意及工艺技巧,先施一种含铁量较高的釉料,再以含铁量不同的浅色釉料仿饰剔犀纹饰,可谓吉州窑黑釉瓷中独树一帜的装饰工艺。元赣州窑鬲式炉高8、直径9.8厘米。敞口、厚唇、束颈,自然大气,制作流畅,千载如新。炉腰身圆满,胎骨较紧,外施黑釉到底,釉面匀称,滋润光亮,细观可见零星细纹和不规则开片。胎体较厚,手感较沉,敲击后发声清亮,可见其烧制温度较高。内壁无釉露胎处,可清晰看到拉胚、修胎的痕迹,瓷土淘洗较为精细,器物规矩,三足鼎立,足底修胎刀痕清晰,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制作的工艺特点。赣州窑位于江西赣州七里镇,以镇名之,亦称“七里镇窑”。其窑始烧于唐末五代,盛烧于两宋,终烧于元代。赣州窑器物可和景德镇窑、吉州窑相媲美,有标新立异、曲尽其妙的盛誉。元紫金釉吉字瓶口径1.2、底径5、高16.6厘米。长颈,瓶颈下部有轮状出沿,肩部两道弦纹,鼓腹下收,底部圈足,足内部分无釉,整器通体施乌金釉,釉汁凝重肥润,胎质细腻,器底厚重,表现朴素的审美观念,以达到所谓“疏淡含精匀”之艺术境界。吉字瓶以形似吉字而称,关于其造型渊源及用途尚无定论,很多地方将之称为“净瓶”,认为是宗教用器。就多例相关出土及传世器而言,吉字瓶均为元代产品,或与元代特殊的政治宗教背景相关亦未可知。这些吉字瓶大小规格不一,在用途上应该是一致的。吉字瓶因器物造型修长,所以基本均为带座式样(今之所存吉字瓶瓶座多有遗失),对细长瓶类配座可增加其稳固性,免于倾倒,同时也更为美观,实为清供陈设之佳物。


华豫之门鉴宝

展开全文

我们其他产品
我们的新闻
咨询 在线询价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