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蓄电池(实业)Co., Ltd

供应商
浙江兴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认证
联系电话
400-070-5861
手机号
15066658437
总经理
所在地
义乌市北苑街道丹西北路
更新时间
2024-06-01 09:05

详细介绍

可可蓄电池(实业)co., ltd


.

锂动力电在制成时,杂质造成的微短路所引起的不可逆反应,是造成个别锂动力电池自放电偏大的主要原因。空气中的粉尘或者制成时极片、隔膜沾上的金属粉末都会造成内部微短路。生产时的无尘是做不到的,当粉尘不足以达到刺穿隔膜进而使正负极短路接触时,其对锂动力电池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当粉尘严重到刺穿隔膜这个“度”时,对锂动力电的影响就会非常明显。由于有是否刺穿隔膜这个“度”的存在,因此在测试大批锂动力电自放电率时,经常会发现大部分锂动力电的自放电率都集中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而只有小部分锂动力电的自放电明显偏高且分布离散,这些应该就是隔膜被刺穿的锂动力电。

毛刺。将微短路的锂动力电池拆开,当发现锂动力电池的隔膜上出现的黑点处于边缘位置占多数,便是极片分切过程中产生的毛刺引起的。在锂动力电池电芯生命初期,只表现为自放电较高,而时间越长,其造成正负极大规模短路的可能性越大,是锂动力电池热失控的一个重要成因。

正极金属杂质。正极的金属杂质经过充电反应后,也是击穿隔膜,在隔膜上形成黑点,造成了物理微短路的原因。一般来说,只要是金属杂质,都会对锂动力电池自放电产生较大影响,一般是金属单质影响。据部分文献所述,影响排序如:cu>zn>fe>fe2o3。比如很多正极铁锂材料就会面临自放电过大的问题,也就是铁杂质超标引起的。

负极金属杂质。由于原电池的形成,负极金属杂质会游离出来,在隔膜处沉积而造成隔膜导通,形成物理微短路,某些低端的负极材料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负极浆料中的金属杂质对自放电的影响力不及正极中的金属杂质,其中cu、zn对自放电影响较大。

辅材的金属杂质。例如cmc、胶带中的金属杂质。随着时间的增加,金属杂质引发的金属枝晶在不断生长,穿透隔膜,导致正负极的微短路,不断消耗电量,导致锂动力电池端电压降低。

电化学材料的副反应

1)正极材料,主要是各类锂的化合物,其始终与电解液存在着微量的反应,环境条件不同,反应的激烈程度也不同。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反应生成不溶产物,使得反应不可逆。参与反应的正极材料,失去了原来的结构,锂动力电池失去相应电量和容量。

正极与电解液发生的不可逆反应,主要发生于锰酸锂、镍酸锂这两种易发生结构缺陷的材料

2)负极材料,石墨负极原本就具备与电解液反应的能力,在化成过程中,反应产物sei膜附着在电极表面,才使得电极与电解液停止了激烈的反应。若sei膜有缺陷,这个反应也一直在少量进行。电解液与负极的反应,同时消耗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和负极材料。反应带来电量损失的同时,也带来锂动力电池可用容量的损失。

负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的不可逆反应,化成时形成的sei膜就是为了保护负极不受电解液的腐蚀,负极与电解液可能发生的反应为:

可可电池

展开全文

我们其他产品
我们的新闻
咨询 在线询价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