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10-06-02

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主要功能包括乳化、分散、增溶、起泡、清洗、润滑和柔软等。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妆品中所利用的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不仅仅是其单一的性能,而是利用其多种性能,因此,表面活性剂是化妆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皮肤、毛发、指趾甲和口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目前,化妆品的发展趋势是向疗效性、功能性和天然性方向发展。

1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表面活性剂的来源进行分类,通常把表面活性剂分为合成表面活性剂、天然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三大类。

1.1合成表面活性剂

    合成表面活性剂是指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制备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性质上的差异,除与烃基的大小和形状有关外,主要与亲水基团类型有关。一般以亲水基团的结构为依据来分类,按亲水基团是否带电可将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2天然表面活性剂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以石油为基本原料的表面活性剂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起人们对能源消耗、工艺生产过程、生态学和石油制品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发了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生产表面活性剂的重大变革。由于生物新技术的应用,油脂分离精制技术的发展,植物油脂品种的改良及增产,使得大量获得价格较低的高纯度的天然油脂成为可能,新的抗氧化剂的开发成功,解决了天然油脂*变质的问题,再加上人们对安全及环保意识的提高,以油脂为原料的天然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天然油脂中受重视的要数棕榈油和棕榈仁油。

1.3生物表面活性剂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指由细菌、酵母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剂特征的化合物。用微生物生产表面活性剂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生物工程领域中研究的新课题。用微生物制取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得到许多难以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产物,在结构中引进了新的化学基团,而制得的产物易于被生物完全降解,无毒性,在生态学上是安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根据其亲水基的不同可分为糖脂系、酰基缩氨酸系、磷脂系、脂肪酸系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五类。

2表面活性剂的功能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精细化学品,表面活性剂具有润湿、分散、乳化、增溶、起泡、消泡和洗涤去污等多种功能。

    当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气体被排斥,原来的固一气界面消失,代之以固一液界面,这种现象称为润湿。从普遍意义而言,润湿是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自表面取代的过程。

    通常把一种物质的颗粒或液滴以及微小的形态分散到另一介质中的过程叫分散。所得到的均匀、稳定的体系叫分散体。

    乳化是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或液晶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多相分散体系的过程。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后,具有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大的能力,且溶液呈透明状,这种作用称为增溶作用。

    由液体薄膜或固体薄膜隔离开的气泡聚集体称为泡沫,可分为液体泡沫和固体泡沫。在液体泡沫中,液体和气体的界面起主要作用。一般地说,当表面张力低,膜的强度高时,不论是稳定泡沫还是不稳定泡沫,起泡力都较好。溶液的黏度对泡沫稳定在两方面起作用:一方面是增强泡沫液膜的强度;另外,表面黏度大,膜液体不易流动排出,延缓了液膜破裂,而增强了泡沫的稳定性。

    消泡作用分为破泡和抑泡两种。具有破泡能力的物质称为破泡剂。有效的消泡剂既要能迅速破泡,又要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防止泡沫生成。

    洗涤去污作用是表面活性剂应用广泛、具有实用意义的基本特性。洗涤去污过程是极为复杂的,与污垢种类、基本性能、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的种类和结构密切相关,而其过程又是多种表面现象,如吸附、润湿、渗透、乳化、分散、泡沫和增溶等在不同情况下的综合效应。

3化妆品的分类

    化妆品能对人体面部、皮肤表面、毛发和口腔起清洁保护和美化作用。化妆品的品种多种多样,分类方式也各不相同。按使用部位可分为:皮肤用化妆品、毛发用化妆品、指甲用化妆品和口腔用化妆品。按使用目的可分为:洁净用化妆品、基础保护化妆品、美容化妆品和芳香制品,还可根据化妆品本身的剂型分类。

4化妆品的原料

    制造化妆品所用的原料有很多种,据统计大概有3000多种。根据化妆品原料在化妆品中所含比例的大小,可分为基质原料和配合原料。基质原料是调配各种化妆品的主体,也成为基础原料。膏霜类的油脂,香粉类的滑石粉等均属基质原料;配合原料是用来改善化妆品的某些性质和赋予色、香等的辅助原料,如膏霜中的乳化剂、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等均属配合原料。配合原料在化妆品中的比例虽小,但对化妆品的质量影响却很大。它们之间没有的界限,某一种原料在化妆品中起着基质原料的作用,而在另一化妆品中可能仅起着辅助原料的作用。

4.1基质原料

1)油脂类

油脂是组成膏霜类化妆品的基本原料,主要起护肤、柔滑和滋润等作用。脂肪酸甘油酯是组成动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在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根据来源又可分为植物性油脂和动物性油脂。植物性油脂包括椰子油、橄榄油、蓖麻籽油、杏仁油、花生油、大豆油和棕榈油等。动物油脂包括牛油、猪油、貂油和海龟油等。这些动植物油脂加氢后的产物称为硬化油。在化妆品中常用的硬化油有:硬化椰子油、硬化牛脂、硬化蓖麻油和硬化大豆油等。

2)蜡类

    蜡是高碳脂肪酸和高碳脂肪醇所组成的酯。在化妆品中主要作为固定剂,增加化妆品的稳定性,调节其黏度,提高液体油的熔点,使用时对皮肤产生柔软的效果。依据来源的不同,蜡类也可分为植物性蜡和动物性蜡。植物性蜡包括巴西棕榈蜡、霍霍巴蜡和小烛树蜡等。动物蜡类包括蜂蜡、羊毛脂蜡、鲸油和虫蜡等。

    3)高碳烃类

用于化妆品原料中的烃类主要包括烷烃和烯烃,它们在化妆品中的主要作用是其溶解作用,净化皮肤表面,还能在皮肤表面形成憎水性油膜,来抑制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提高化妆品的功效。在化妆品中用的主要包括角鲨烷、凡士林、液体石蜡和固体石蜡等。

4)粉类

    粉类是组成香粉、爽身粉、胭脂、牙粉和牙膏等粉类化妆品的基质原料。一般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经研磨制成的细粉,主要起遮盖、滑爽、吸收、吸附及摩擦等作用。化妆品中常用的粉类原料主要有滑石粉、高岭土和钛白粉等。

    5)溶剂类

    溶剂是膏、浆和液状化妆品配方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包括水、乙醇、丁醇、戊醇和异丙醇等。在配方上溶剂与其他成分互相配合,使制品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便于使用。在化妆品中,除了利用溶剂的溶解性外,还运用它的挥发、润湿、润滑、增塑、保香、防冻及收敛等性能。

4.2配合原料

1)香料

化妆品用香料是关键性原料之一。在化妆品中所用的香料除了必须选择适宜的香型外,还要考虑到所用香料对产品质量及使用效果有无影响,如对白色膏霜、奶液等必须注意色泽的影响;唇膏、牙膏等产品应考虑有无毒性;直接在皮肤上涂敷的产品应注意对皮肤的刺激性。

    2)抗氧剂

    含有油脂成分的化妆品,特别是原料中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妆品很易被氧化而引起变质,所以必须加入抗氧剂,以防止原料的氧化。化妆品中使用的抗氧化剂包括酚类、醌类、胺类、有机酸、醇及酯类和无机酸及其盐类。

    3)防腐剂

    化妆品中含有水分、胶质、脂肪酸、类脂物、蛋白质、激素与维生素等,这些物质均易引起微生物繁殖变质。为使化妆品质量得到保证必须加入防腐剂。化妆品中用的防腐剂包括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醇类、香料类和酚类。

    4)色素

    化妆品使用的色素包括有机合成色素、无机色素和天然色素。

5化妆品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

    化妆品配方的组成是多样的和复杂的,除油、水原料外,还有各种功能表面活性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属多相分散体系。随着化妆品剂型和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化妆品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品种也在增加。化妆品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应对皮肤无刺激、无毒副作用,另外还要满足无色、无不愉快气味和稳定性高等要求。

    1)对表面活性剂的功能性要求

每一种化妆品都有特定的功效,这些功效表现在遮盖、清洁、保湿、抗皱、美白、色彩和香气等。

2)对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要求

    化妆品在保质期内可能会出现析水、析油、分层、沉淀、变色、变味和有膨胀现象等稳定性问题,这与用作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不恰当有关,因此,要求用作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和相容性要好。

    3)对表面活性剂的商品性要求

    使用表面活性剂后要求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肤感,要求产品香气怡人、细腻、光滑、柔软,并有良好的涂沫生和铺展性。在生产操作上应方便。成本与性能比值越小,表明该产品的成本越低,而产品的性能越高,表明该产品的配方技术水平越高。

    4)对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要求

    由于对化妆品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可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要求化妆品的原料必须对人体无害,要求对皮肤、毛发及眼黏膜无刺激、无毒性、无不愉快气味、无过敏性等不良现象。

    5)对表面活性剂的卫生指标要求

    化妆品在使用和贮存时,会出现微生物污染等卫生安全性问题,因此,要求用作化妆品的表面活性剂应具有抗微生物的污染性能。

6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功能主要表现在改变液体的表面、液一液界面和液一固界面的性质,而其中液体的表(界)面性能是主要的。将物质加到溶剂中会大大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能够使体系的表面状态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物质都称之为表面活性剂。按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否解离及解离后所带电荷类型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化妆品中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酸皂、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钠和大豆磷脂(卵磷脂)等,其特点是洗净、去污能力强,在化妆品中主要起清洁、润湿、乳化和发泡的作用。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滑陛剂主要为高碳烷基的伯、仲、叔胺和季铵盐,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12~14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钠等,其特点是具有较好的杀菌性与抗静电性,在化妆品中起柔软、抗静电、防水和固色的作用。

   

展开全文

供应商
滨州纵横化工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13011791760
手机号
15066906618
总经理
刘建强
所在地
滨州市渤海五路702号
咨询 在线询价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