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野生动物驯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发布时间: 2011-05-16

野生动物驯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那么,野生动物是不是只能让其生长在野外,不能加以利用呢?也不尽然。我们可以依法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养,依法经人工驯养繁殖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子二代(第三代)或其产品,经主管部门批准,即可凭驯养繁殖证出售。野生动物驯养,既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延伸(通过繁殖增加数量,可避免物种灭绝),又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且合法途径,当地群众可从中受益。

今年40岁的谢恩是宣恩县兽药厂的一名下岗工人,去年他租下了椒园镇凉风村闲置的小学校舍,办起了特种养殖场,主要驯养豪猪。3月23日,记者在他的养殖场看到,去年才产下的小豪猪,目前已经有5公斤左右了。据谢恩介绍,他花了10万元从湖南桃源引进了5组(1只母的和3只公的为1组)豪猪,每组每年可繁殖两次,每胎产两只,自去年5月份产下第一批幼崽,加上从县内收购的豪猪,目前共有近130只。这里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豪猪生长,每个月只需要600公斤包谷、红苕、洋芋作为饲料,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并且今后的种猪不再从外面引进。预计明年上半年,第一批豪猪长到12公斤就可以出售,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每只售价在2000元以上,他的20多万投资很快就可以收回了。“豪猪饲养技术简单,成本低,收效快,无污染,无风险,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将来我们可以成立养殖协会,一起把规模做大,形成一种产业。”谢恩对前景充满信心。

其实,宣恩在全州乃至全省都的当数大鲵驯养。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良好,宣恩县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大鲵原产地。宣恩民间驯养经验丰富,历史悠久,驯养技术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近年来,宣恩县转变观念,引导发展,提出“要像保护藏羚羊一样保护大鲵,要像养猪一样发展大鲵”,抓住大鲵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湖北大鲵之乡”,走开发性保护之路,真正使大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县域经济服务。为此,在水利部门的努力下,该县成立了大鲵保护协会和大鲵驯养繁殖中心,努力改善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条件,创造人工模拟大鲵自然繁殖环境。目前,全县大鲵养殖户达600余户,基本形成了蚂蚁洞、野椒园、腊树园、白水河等4个专业养殖村,大鲵总量4万余尾,其中子二代2.7万余尾,基本遏制了大鲵濒临灭绝的尴尬局面。当然,民间驯养大鲵,养殖户也有账可算:一尾种苗成本在300元左右,长成1公斤大鲵只需要数公斤小鱼或泥鳅,而1公斤大鲵的售价至少在1200元以上,其成本之小、收益之大,可见一斑。

政府对养殖户还须加大扶持

正因为野生动物驯养能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所以宣恩县越来越多的农民会投资野生动物驯养。曾几何时,除了大鲵外,野山鸡、蛇、豪猪、棘胸蛙等野生动物成为宣恩县广大农民争相驯养的品种。然而,没过多久,很多人就知难而退,有的养殖户甚至亏得血本无归。这是为何?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没有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驯养的野生动物种类特殊,且未办理合法手续,如养蛇;有的是没赶上好的时机,如在禽流感暴发期间养野山鸡;还有的是因为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赵如蒙就属于这种情况。

3年前,赵如蒙在宣恩县珠山镇甘溪村投资100余万元开办了棘胸蛙人工养殖基地。按他当初设计的养殖规模,每年产量将达到5吨以上,可实现收入150万元。然而,3月23日,当记者到他的养殖场采访时,他并不乐观。关于棘胸蛙的养殖,很多地方都只宣传其经济效益高,却没有提醒食物来源有限。1万公斤蛙每天要吃500公斤饵料(主要是蚯蚓),实际上每天挖500公斤蚯蚓是不可能做到的。他考察时学到的黄粉虫养殖技术也没有当初想像的那么顺利,因为黄粉虫每繁殖一代,其个体就会减小一点,越到后面就越小,也不能满足喂养需求。就为这饵料,他头疼不已。

不仅如此,资金也是个大难题。在养棘胸蛙的过程中,赵如蒙发现驯养大鲵更划算,于是又投入100余万元驯养大鲵,目前已拥有1000余尾,是全县少有的几个大户之一。他很想建造自己的繁殖中心,从而不再到外地引进昂贵的种苗,但大的制约就是资金——贷款太难了!

宣恩县林业局局长、七姊妹山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宋春禄表示,目前林业部门在野生动物驯养方面,主要是为合法养殖户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打击无证养殖,规范养殖秩序,维护合法养殖户的权益。至于资金等方面,由于目前没有对应项目来源,因此也无法提供这方面的帮助。


展开全文

供应商
淮北市天天动物养殖有限公司企划部
联系电话
86-0561-4012508
手机号
15212635119
所在地
中国 安徽 淮北市 高岳办事处刘庄社区盛庄561号
我们的新闻
咨询 在线询价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