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马力涛和她的《云冈石窟写生集》

发布时间: 2012-10-09

永远的朝圣

——记马力涛和她的《云冈石窟写生集》

本报记者  赵永宏

    

  当艺术点燃一个人的心灵,那么她只能选择以生命跋涉;人所面对的艺术,是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理想和信念。艺术之光,需要永远的朝圣,只有不断地苦苦求索,不断地执著追求,不断地经历心的炼狱,才能品味和顿悟那瞬息的感念和激动。

    供职于大同日报社传媒集团文化传播公司云冈画院的马力涛就是这样的朝圣者。她是个极具艺术天赋的女子,我很早就认识她。初她在大同日报印刷厂微机室从事着报纸的排版工作,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很勤奋、闲不住的人,除了认真、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外,她还经常为报刊插图。她是个热心、善于帮助别人的人,“涛涛,我有个采访,帮我设计一下版面。”别人的一个请求,她都会全力以赴。她喜欢读书和写作,手中会经常流淌出一篇篇清新婉丽的文字;她更喜欢画画,用她手中的笔去描绘心中的世界。看过她的画,读过她的文章,觉得她是一个热情而有毅力的人。

2009年,《马力涛报刊插图选》出版了。该书汇集了她从1999年到2004年间陆续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插图精选的180余幅。

2012年,《云冈石窟写生集》出版了。说起这部书的创作,那还是在她调至云冈画院工作的前一年。画院位于云冈大景区食货街。午后闲暇,她沿路走进石窟,发现“石窟、石佛依山雕琢,与山融为一体,绵延有一公里多,抬眼望去颇为壮观。大的佛像高有10多米,小的仅几公分,大小佛像有5万多尊。”这在她看来太不可思议,“5万之众算得上一个小的王国了。”更令她感叹的是,50多个窟,每窟有佛像,还有石壁、石柱,上面刻满了图案。佛像的表情特别生动,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背景石壁雕刻则极为精巧,踏入此地仿佛置身在石头雕刻的世界。她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么浩大的工程,在1500多年前靠简陋的工具,要多少工匠,得多少年才能完成?这真是奇迹。”于是,她萌生了在云冈石窟写生的念头。有了想法,马上行动。在这近一年的日子里,她一次次走进石窟,与大佛对话,“佛像大都是面部丰圆、鼻直口阔、嘴角微微上翘,肃静中含着慈祥。两眼既平视又像俯视,不知看什么,也不知想什么。”在写生时,她常把他们想成生活中的人,却猜不透他们的内心世界。她用心捕捉着佛像的神态,每创作完一幅作品,她都感到很开心,这是对千年大佛的领悟,对云冈文化的理解,对世界遗产的惊叹。

为了创作好《云冈石窟写生集》,她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努力。云冈画院是大同日报社传媒集团打造的一个全国书画家书画交流的平台,平时都有一些重大接待活动,马力涛和同事们在院长王彦的领导下每天都要做许多工作,因此,创作时间也并不多,为空闲的时间就是中午,匆匆用过午饭后,她就来到景区,寻找灵感、开始她的创作。

在创作中,从事美术工作多年的王彥老师也经常点拨、指正,虽然言语不多,但让她受益匪浅。

马力涛是个热爱家乡的人,是个能忍得住寂寞不浮躁不奢求只是坚定地迈向自己的信念理想的人。由于她的执著坚持,她的《云冈石窟写生集》终于如莲花般无声地绽放。

绘画是她抒发情感的符号,是她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她的《云冈石窟写生集》以佛教造像为精谨,黑白线描都很到位,就像在静修状态中,没有丝毫的燥气,她的画不是简单的图解和摹描,在绘画语言上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观色彩,可她总说,太浅陋太浅陋,让人笑话。

她有一颗平常心, 在都市的喧嚣中,执著地在自己的那片艺术净土中辛勤耕耘,愿她在对艺术永远朝圣中不断飞跃升华。

 

 


展开全文

供应商
山西新教育文化传播中心
联系电话
86-0352-5925356
手机号
13403622695
所在地
中国 山西 大同市城区 司令部街8号
我们的新闻
咨询 在线询价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