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华县皮影历史渊源

发布时间: 2009-04-15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聪颖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远古时代,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面对日、月、星辰,雷电风雨,疾病灾害等自然现象的无知,迷惘和无奈,出于热爱生命,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于是就产生了图腾崇拜和神灵崇拜,并相信神灵可以主宰命运、主宰一切。于是“巫师”、“方士”、“术士”、“道士”等应运而生,他们被誉为神的使者和化身,普遍受到人们的尊崇。
    中国皮影戏演变于中国古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方士、道士的“弄影术”。在当时,“弄影术”属于方士、道士掌握的秘密。长期以来,他们只在帝王面前表演,利用梦、影、幻觉,使其想象与观察巧妙结合,使帝王们相信生命可以无限继续,相信不死,结果使之相信了灵魂的存在,使“弄影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此处所说的“弄影术”,后来即成为皮影戏的前身。
在华县民间皮影艺人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诗:“汉妃抱子宫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安天下,制乐传入百姓家”。
   《汉书·外戚传》记载:“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以上所言李夫人之事在《搜神记》、《论衡·自然篇》、《汉书·郊祀志》等典籍中多有记载。
   《事物纪原》卷九曰:“故老相承,言影戏之原,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念李夫人不已,乃使致之。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盖不得就视之。由是世间有影戏,历代无所见”。
    由此可见,在汉代,由“弄影术”衍生演变而出现的影戏(还不能称皮影),只是一种简单的光影游戏,服务对象只限于帝王宫廷,一般平民百姓无缘得见。其影人制作和表演形式和真正的影戏还有很大差距,但其毕竟是中国皮影的发萌孕育时期。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强盛的时期,唐开元、天宝以后,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影戏的发展。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唐时期,科白类戏空前发展,歌舞类戏编制进步,历史戏具体形成,傀儡戏等杂技并作,民间更盛……傀儡戏(包括影戏--皮影戏)皆摹仿“弄影术”而作,并衍生为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共同的一点就是配以说、唱、音乐,形成了民间新型的综合艺术。
    据《中国影戏史略及现状》记载:“中国影戏之发源地为陕西,自秦汉至隋唐当皆以其盛”。《影戏--故都百戏考(之四)》云:“按此戏当然始于陕西,因西安建都数百年,玄宗又极爱提倡美术,各种技艺,由陕西兴起者甚多,则影戏始于此,亦在意中”。又云:“汴京之影戏即由长安流传而来,言颇近理,因二地不但距离不为甚远,交通尽有频繁可能,更以其为帝都所在,凡百技莫不趋之,都城既由西安而汴京,影戏当随之而去……”。传曰:“贵妃啖荔枝,伶奏碗碗以增味,击碗拨弦者,皆自华州”。《中国影戏》著述:“中国影戏从陕西发源,首先沿黄河流域传播。……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开封,靖康二年四月,金人俘钦徽二帝和后妃、皇子、皇女以及宗室贵戚等三千多人北去,其中包括‘弄影戏’等倡优技艺150余家,影戏随金兵北传”。其时,宋王朝变迁,高宗南下偏安,影戏随难民南渡,拓出黄河流域,首先入临安(杭州),继而播植于湘、鄂、粤、皖、浙、赣等南方各地。据考证:川北皮影,四川人称“陕灯影”、“川北渭南影子”,流传至今。古之渭南,泛指骊山到潼关渭河以南一带的广大地区,时为华州所辖之地也。《燕京岁时记》载曰:“陕西皮影戏历史悠久,关中则是中国影戏的发源地。近代陕西皮影戏流派极多,粗略言之,东路有碗碗腔皮影,南路有道情皮影,西路有弦板腔皮影,北路有阿宫腔皮影。四路皮影,尤以碗碗腔中的老腔皮影为古朴,据民间传说自明代以来即在关中的二华(华阴、华县)潼关地区流行。”《华县志》记述:“ 在清末时……有演出班社二三十家。民国时期皮影仍盛行不衰,极盛时有班社48家。”
    中国的皮影戏于13世纪初,随蒙古军队传到中亚细亚,14世纪传入波斯,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8年)传入*,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传入土耳其。众多的史籍和资料证实:世界影戏源于中国--中国影戏源于陕西--陕西影戏源于华州。在世界上享有“电影的前驱”和电影“开山之祖”的美誉。

展开全文

供应商
李娟( 个体经营)
联系电话
86-0394-4188760
手机号
13830482347
所在地
中国 甘肃 庆阳市西峰区 解放东路16号
我们的新闻
咨询 在线询价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