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甘肃庆阳民俗文化在继承中致力“创意经济”

发布时间: 2011-09-26

新网兰州8月30日电 (记者 赵昕)甘肃民俗艺术的摇篮庆阳市正举行一场乡土气息浓郁的节会。在汇集传统皮影戏、香包刺绣、剪纸艺术等民俗的环县展厅,工艺美术师禹金香戴老花镜,专心剪纸。一会儿工夫,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藏獒”在她手中生成。

今年57岁的禹金香不到14岁就跟随母亲学剪纸,担任小学校长多年退休后,开始在几所小学开设剪纸课。她告诉记者,孩子们对剪纸颇有兴趣,家长也支持孩子传承这一古老民俗。

如今,深谙这门艺术的禹金香在当地已是家喻户晓,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身边众多妇女也纷纷加入到剪纸的艺术世界。

其实,位于甘肃东部的庆阳市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文化,悠远的历史积淀孕育出被誉为“庆阳五绝”的香包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艺术,如今,这“五绝”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开发这些民俗文化,近年,庆阳当地开始致力打造结合传统民俗文化的“创意经济”,即通过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经济增长点;发展节会经济,搭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平台,其中具特色的是开发以香包、剪纸、皮影等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产品。

目前,被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庆阳已形成公司加农户、能人带农户、团体会展、网络销售等多种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模式。不仅如此,当地已有千余人不同级别的工艺大师和民间工艺美术能手,一批民俗艺术研究所等机构也相继涌现。

该市市长周强说,庆阳市香包刺绣产业已形成30多个基地,涉及3万多户10余万人,民俗文化产品已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促进城镇就业的重要渠道,而民俗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文艺创作和出版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

身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的禹金香,如今已获得多个文化奖项,其作品还选进过世博会,今年,她创作的长卷《百骏图》获桐庐国际剪纸艺术大展金奖。

她告诉记者,庆阳剪纸要想突出自己特色,就必须将当地传统与当代现实结合,在继承中有所创新,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庆阳剪纸,但创新也不能离开庆阳民俗这一母体。

周强说,打造创意经济可使当地群众通过“卖”文化、“卖”智慧提高收入,为民俗产品开通由艺术品到商品的渠道,只要把商品经济机制引入民俗文化产业,与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据悉,“十二五”期间,庆阳将加强以香包、刺绣、皮影、民间剪纸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特色文化产品生产经营销售中心和集散地,至“十二五”末,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将达30万人以上,增加值占gdp的2-3%。(完)


展开全文

我们的新闻
咨询 在线询价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