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中文化

发布时间: 2010-08-30

中国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与人们的悲欢离合,喜愁哀乐紧密结合,密不可分,酒与诗书曲赋、风花雪月相互辉映,演绎出多少传世绝唱、千古风流:
悲时--陆机说: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欢时--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离时--王维说: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合时--欧阳修说: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哀时--阮籍说: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
乐时--张说说: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与诗--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与书--杜甫说:张旭三杯草圣传,挥笔落如纸云烟。
与文--苏轼说:文章本天成,饮酒自得文。
与风--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与花--李白说:看花饮美酒,听鸟鸣睛川。
与雪--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与月--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可见,千百年来,酒与人之精神情感已融为一体,喝酒如不带情,是为牛饮;做酒而不赋予酒以情感内涵,则失却酒之根本。
    中的历史极为悠久。在我们的祖先尚为猿的时候,就已经和酒发生了关系。因为,地球上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关于酒的发明者一说是夏代的仪逖,一说是商代的杜康,但均无确证。
     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孔丛子》有言:“尧舜千钟。”这说明在尧时,酒已流行于社会。“千钟”二字,则标志着这是初级的果酒,与水差近。《史记》记载,仪狄造“旨酒”以献大禹,这是以粮酿酒的发端。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粮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酒出。所以,无论是吴姬压酒劝客尝,还是武松大碗饮景阳岗,喝的应果酒或米酒。
     酿酒工艺的进一步突破,是金元时期。1975年,在河北青龙县出土了铜制蒸馏器,经科学检测,其下限不晚于金大定(1161~1190)年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又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恐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的核心之点,是说酿酒的程序,由原来的蒸煮、曲酵、压榨,改而为蒸煮、曲酵、蒸馏。所谓突破,其本质就是酒精提纯。这一生产模式,已和现代基本相同了。但从金元明的戏曲、小说、笔记中考察,当时的蒸馏酒,尚未普及于社会。清代乾隆年间,直隶宣化对酿酒户征收烧锅税,这才标志出白酒业的兴旺发达。
     自古及今,酒一直在陪伴着历史兴亡的脚步前进。商、周以后,酒不但用于祭祀,且会盟、祝捷、公务活动,渐次到民间的喜、丧礼仪,和节日欢聚、友朋迎送等场合都少不了酒。以后又陆续有了关于酒的著述、涉及酒的诗文异彩纷呈。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多姿多彩的酒礼酒俗,古今已有的形形色色的酿酒工具和饮酒器皿,墨客骚人所写的关于酒的诗文词曲,载于各种典籍的关于饮酒的轶闻掌帮,还有花样百出的酒令,诗意浓郁的酒名等等,构成了一个博大宏富的中文化宝库。
     对于饮酒,我国民间素有“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和“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而大多数人是主张“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从而有了“法饮宜舒,放饮宜雅,病饮宜小,愁饮宜醉;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的一些讲究。当然,这是文化人的情结,而一般百姓呢?却另有佳兴,据说绍兴民间在女孩降生后,即酿好酒用有花纹的酒坛盛好,以红纸封严,窖藏到这女孩长大出嫁时用,称为“女儿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花雕。这又多么富有诗意。
     当饮酒进入了社会生活,且有较久远的历史,也就有了社会精蕴。除了灌夫、邓弼的使酒骂座;刘伶、阮籍的纵酒疏狂令人扼腕外,历代还有许多与此有关的名篇佳句,目不暇接。曹操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是尽人皆知的;陶渊明的《饮酒诗》情理浑然,使人有回归自然之感;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折射出诗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与人世决裂的宣言,但又抚慰人生。王维的《渭城曲》成了阳关三叠的乐曲,至今仍然鲜活;柳宗元的《饮酒》,写出了酒写出了醉态和性格,是独有个性的饮酒诗,活脱脱的自画像。再如王翰的《凉州词》表达了边塞军人紧张、热烈的生活和带有朦胧的追求与幻想的豪情逸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引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引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引出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引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华发生”,等等。真是字字珠玑。元代白朴的《劝饮》(寄生草),既难忘功名又关心邦国,胸怀壮志又报效无门,借酒浇愁,故作旷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的宣泄的写照。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醉乐”贯串全文,令人一唱三叹。而载名世《醉乡记》恰恰相反,批评醉乡有人,天下无人,普天下都成“醉汉”,国家民族的前途何在?确为警策。现代的许多文学巨子如梁实秋、林语堂、丰子恺、周作人等也都有关于饮酒的随笔,饶有韵致。甚至鲁迅的《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现在还有人利用这块招牌。
     其他如戏曲的《太白醉写》《贵妃醉酒》《醉打山门》;绘画的《洞宾醉卧岳阳楼》《醉渔图》;书法上张旭的狂草,等等。无不是对蹇达的感愤和忧乐的宣泄。如此,使中国的酒文化斑斓多采,意蕴无穷。


展开全文

供应商
甘肃滨河九粮液品牌营销公司
联系电话
86-0931-8728879
手机号
18809463618
所在地
中国 甘肃 张掖市甘州区 金昌南路361号东方数码大厦19F
我们的新闻
咨询 在线询价 拨打电话